第(2/3)页 “自反而缩,虽千万人,吾往矣。” 荀子在这读书声外轻声说道:“读书人读圣贤书,所学为何事,但求问心无愧罢了。” 虽然他和孟轲有理念之争。 但那是关于仁义之外的东西。 姜太一不由回忆起了韩非,轻声说道:“当年就见过你的弟子,听他说过一句‘君子不救,圣人当仁不让’,果然让人钦佩。” 荀子被提到韩非,也是微微伤感,望向苍天,道:“那个孩子很好,也正是因为太好,连天也嫉妒他,无非是怕这孩子以后读书读出一个陆地神仙,真的给天人也制定天条……” 姜太一负手思索。 在想这是否有可能。 若韩非不死,其精神可以参悟天地的话,是否真的可以做到将元神当中的那股无情意境,化为法则呢? 虽然可能性微乎其微,但,的确是有可能的…… “天条么?” 他想到了那颗已经落在了自己手中的无情道种,如今被种在了安期生的身上。 若是真的可成法则,可有化为天条的一天? 所以。 韩非之死,背后居然还牵扯着天人的算计吗? 黄石公,就是其中的一个推手? 一声叹息。 最后看向了庄周,道: “然这些和道家又有什么关系?” 看着庄周。 若说姜太一不将道家和方仙道联系起来是不可能的。 毕竟安期生之所以能被自己镇压而不死,皆是因为老子的忘情天书在护主。 庄周平静说道: “儒家和道家的学说本就不一样,儒家自周公而始,上可以推及到三王之治,乃是入世以人为本之说,救世就是入世,于世俗之中以人间规矩礼法挽救人间。” “若是后世儒家有幸能够真的将世人教化成为仁义之乡,那么几位儒家先师圣人们舍生取义化作的规矩,也能被得到滋养,越发强壮起来,限制天人下凡。” “这是儒家的入世救世之道。” “而道家之道,在于出世救世。” “早在黄帝时期,祖师广成子、容成公,就旨在追求一切的本来面目。” “至两百年前,李耳和孔丘,亦有这样的分歧。” “若是追求到了道,便不需要用礼和规矩来匡束天上和人间。” 庄周道: “所以,李耳才会选择踏破天门而去,他认为,一切的根源都在天上,他要去看个清楚,从根源解决问题。” 对世界不满意,就从根源去解决吗? 找到那个最初的道,看看是怎样生出最初的因来的。 “老子飞升也有两百多年了。” 姜太一说道: “看来他还没有在天上找到答案。” 庄周望天不说话。 姜太一看着对方说道:“看起来,庄兄也是想未来去天上走一遭?” 庄周平静说道:“天上神秘复杂,人间对其了解不多,要想去探索天上的答案,至少需要陆地神仙修为。” 说到这里。 姜太一感受着庄周身上那只差一线的气息:“距离庄兄接近这一步,只是顷刻。” 对方处于一种说不上什么时候就会原地踏入陆地神仙的奇妙境界。 庄周则眸光深邃的落在姜太一身上,道:“说回原来,阁下现在已经明白了天上人间的关系,那么还请阁下回答我,伱到底是什么人?” 他之前就注意到了姜太一,却发现人世间的规矩不能约束之。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