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“百姓们的生活好了很多,不少在生产基地做工的人家都攒钱买了耕牛,再加上曲辕犁和筒车,汉中郡的农业发展已经位居大魏之首。” “之前五口之家可以耕种的土地,现在三口之家便可以进行耕种,而且粮食的产量并没有减少很多。” “这也是汉中能在短短一年内再次建立一批生产基地的原因。” 曹节听完林川的话后也了解了原因,正是因为汉中的农业发展迅速,才会有更多的百姓愿意进入生产基地做工,生产基地的规模自然便会扩大。 “您说的很对,但这对汉中郡的发展不是一件好事情吗?” 曹节还是没有林川的大局观,忍不住奇怪的询问道。 林川没有直接回答曹节的疑问,而是提起的大魏公报的事情。 “嗯,不过我在房陵县有了更加长远的打算。” 接着林川就将自己在房龄县,最后听到的小孩子和村长的对话说给了曹节。 了解了前因后果的曹节终于明白了林川的担忧。 “林先生,节儿明白您的想法了,您想在汉中郡设立官学对吗?” “曹姑娘所言正是,我现在思考的正是如何在汉中设立官学。” 林川肯定了曹节的猜测。 汉代的教育制度已经发展的较为完善,林川来到汉中以后,也对汉代的教育制度有了很多了解。 这次林川便打算在汉中郡设立一座新的官学学校。 官学是汉代最高水平的教育和官员储备基地,分为地方官学和中央官学。 如今汉中郡便有一所郡国学校。 不过这汉中的郡国学校都是士族子弟就读,普通百姓是没有可能进入郡国学校求学的。 由于官学是培养未来的官员,教授的主要是诗书礼易、春秋五经,还有论语和孝经等道德相关内容。 而林川目前打算建立的官学,并没有计划全部教授上述内容,他现在需要并不是一批预备官员。 并且林川现在通过汉中商会已经将士族用金银拉拢过来,如果再用新设立的官学从普通百姓中培养预备官员,那之前的所有努力就白做了。 大魏的士族们虽然喜爱金银,但绝对不会容忍有人动摇他们的统治根基。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