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672章 党校-《领导》
第(2/3)页
王学平心想,这个高晓林不愧是个难缠的狠角色,明明大小摩擦一直不断,居然跑去舅舅那里夸奖他,这就很有点意思了。
“他是醉翁之意不在酒。”王学平早就和姜子龙说过,他和高晓林的关系很鼻。
“哦?怎么说?”姜子龙眉心一动,仰起脸望着王学平。
“农业部这次来人,我估摸着八成是为了山都孟种子这事来的。”
当着舅舅的面,又是在书房里,王学平无须多想,直接就点穿了高晓林的目的。
“我听省农业厅的专家说过,山都孟的种子确实很不错,在外地试点的玉米,头一年就增产了5以上。”姜子龙神色平静地说了农业专家的汇报情况。
王学平知道,从目前的情况来看,农业专家并没有说谎。只是,有些严重的后果,则必须假以时日才能彻底的暴露出来。
避开农产品增收这个话题,王学平换了角度说:“咱们国家十几亿人口,如果都靠山都孟这一类外资公司提供农业种子,若干年后,一旦中西方交恶,后果简直不堪设想。”听了王学平的话,姜子龙脑子里的那根敏感的神经,立即拉响了警报,他皱紧了眉头,问王学平:“你知道多少?”王学平等的就是这句话,临来的省城的路上,他已经整理好了思路,此时只需要把想法完整地讲述出来而已。
“和咱们老祖宗流传下来的粮种、油种的通用性完全不同的是,山都孟等公司的种子,具有明显的独占性。不仅如此,连除草剂都是专用的…”王学平说到这里顿了顿,他留心到,姜子龙正全神贯注地倾听他的讲解。
“最可怕的是,一旦民族种业被挤垮,即使事后发现了山都孟等公司的阴谋,咱们再没有良种可用了。”王学平这绝对不是危言耸听。
在现有的储存条件之下,种子这个行业,具有鲜明的周期性和时效性,一旦超过了储存期,种子很可能发芽发霉,导致无法使用。
在后世,现实情况已经证明了王学平的担忧,初期得了一点小便宜的农民,几年后,必须掏出大笔的金钱去购买所谓的“良种”。
然而,按照天朝农业的老习旧,凡是有经验的农民,在收获的季节都会自然留种,这是不需要另外花钱购买的。
“学平,你提醒得很及时,说实话,因为专业性很强的缘故,我对种子的情况并不是很了解。”姜子龙点上烟,又说“也到了该揭开盖子的时候了,不瞒你说,老周接我的班基本已成定局。只是,关于下一任省长的人选,争议很大。”
王学平对于这番话,完全心领神会。周元乡接任书记的小道消息,早就传得满天飞,如今获得了证实,也不足为奇。
值得回味的是,姜子龙提及下一任省长人选争议很大,这就说明,竞争者绝对不止一个。
既然姜子龙没有把话说透,王学平也不好盯着追问,他笑了笑,说:“未来的周书记对我的工作,还是蛮支持的。”
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