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四十一章 清晨业同沾-《田园大宋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“我等着有钱在京里盘个店,好专门卖豆制品呢,它的吃法还有很多种,里正爷爷,咱村子被你打理得不错,我敬你。”

    徐宝解释了一下,端起碗敬酒。

    里正放下筷子,同样端起碗,喝一口,说道:“我呀,我没什么本事,只能叫村子里的人不被饿死,我接这个里正,遇到了两次大旱,三次涝灾,别的村我不管是什么样子,我只想自己的村里不出事,还好,挺了过来,没一个是遭灾死的。”

    徐宝肃然起敬,五次灾害不因灾死一人,说时轻飘飘的,做的时候却是沉甸甸的,这叫本事。

    里正吃口菜,接着说:“村里前些年还有个外来的读书人,一家四口,有两个男娃,在村里住着,我也找过,让他教教孩子,他却说自己也要学习,就没答应,后来他家的两个孩子跟着他念书,被有本事的人看上,一家就搬走了。”

    “然后呢?”徐宝卷着干豆腐问。

    “后来我一想,求人没用,还得自己村里有人才行,就劝着家里稍稍富裕的人把孩子送到镇子上学,也就这不到四年的事情。”

    里正一口喝掉碗里的酒,接着说:“我指望他们学成,回来教村里的其他娃娃。老天开眼啊,小宝你来了,知道你识字,我就看着,结果没看几天,你就这样了,我现在是又高兴又害怕。”

    徐宝给倒酒,知道里正是担心自己像以前那个人一样跑了。

    里正叹口气,对徐宝问道:“小宝你不考进士?有工夫教娃娃?”

    徐宝笑了,说道:“里正爷爷,你放心,不会耽误教孩子的,科举考进士,要一步步来,每年录取的人数少,太着急了挤不进去,眼下我年岁还小,先赚钱,我自己的事情不着急,不信到时候你看看,我考啊考的就考上了,何况我户籍还未改。”

    徐宝的话说得很有意思,使人觉得科举有固定的时间和步骤般。

    他确实是如此想的,自己学习能力不差,只要有钱,先用钱铺,把名声宣传出去,然后去考试便成,钱给足了,文章只要不是太差,考官好意思不录取自己么?

    里正端着酒碗的手一停,接着仔细打量徐宝,用‘那样’的眼神看徐宝,问:“小宝,你是说你往后要用村子里的户籍考?你快些去,到时给我拿个能当大官的。”

    “没错,我本就是上岗村人。”徐宝回答:“眼下不行,律法上有所欠缺,万一考这个里面的填空,哦,就是帖经题,我答不上来,一下子就被判下去,还有,还要拜门。”

    “是呢,可听人说要糊名的,你拜门,到时人家又怎能知道?”里正认为去讨好人没用,把名字一糊,谁还认识你?

    “名可以糊,字可以誊,但行文风格不会变。”徐宝的意思是要准备去考试前,先把名声闯出来,多写文章,保持同一个风格,然后把礼全送到,考官看到同一个风格的文章时,只要不是太差,就会选中。

    “好,小宝,等你想考的时候告诉我们。”里正来了信心,也或许是安慰自己,村子若出个进士,可就不一般喽!

    给予了里正信心,徐宝继续陪着吃菜喝酒。

    或许是吃得太多,也或许是喝得太多,里正吃着喝着,就伏在桌子上,呼呼睡去。

    徐宝知道里正是心中一直绷着根弦,而且又劳累,所以一旦吃了东西、喝了酒,再一放松,人就疲劳起来。

    他没给里正抱到别的地方去睡,仅仅是把火盆挪到旁边,让人收拾桌子,小心diǎn,别把里正给惊醒了。

    然后自己趴到了桌子上,想着事情,想着想着也睡了。

    直到鸡叫,他才醒来,发现身上多了张毛毯,里正已经不在。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