缘起 第二十三章 玄武拳的妙处-《画下人间》
第(3/3)页
少年心中纳闷:我之前练也没有出现过这种事,但是很快他就找到了为何会有这事发生,因为他察觉脐下二指丹田的那一丝清凉之意消失了。
于昊立马想到一种可能,忙就地打坐感受丹田,果然最坏的预感还是发生了,其丹田内空空如也,前两天好不容易修炼的灵气,尽然一点都不剩,这种感觉就像辛辛苦苦赚了两天的钱突然掉了一般,那滋味于昊可不想再尝试第二次。
到此于昊也不再练啥拳,现在补回失去的灵气才是关键。
静心纳气,原本于昊以为会很费劲,可他发现恢复灵气的速度要比修炼快很多,这也很好理解,就像在水流冲击好的坑中注水,要比用水流冲击出坑简单许多一样,修炼也是这个道理。
一盏茶的功夫,于昊便恢复了灵气,经过刚才发生的事于昊也明白玄武拳的确不简单,因为《引灵诀》中提到过灵气未到铸台不能外放,可现在于昊不仅外放,而且这威力看似还不小,所以才恢复了灵气,他就接着练习拳法。
只是这次他很注意,在剑指挥出的的时候,于昊有意的控制灵气不释放,但毫无疑问他会失败。
可灵气发出的量确实少了一丝,于昊只能靠着丹田内那仅有的一丝灵气安慰下自己。
又是继续打坐恢复,恢复后接着练拳,再此失败,于昊就这样重复了一上午,可能这个循环进行了几十次,也可能是近百次。
期间于昊恢复灵气的时间虽慢慢变少,但那出去灵气的威力依旧能洞穿桃树干,在眼看那株桃树就要被全部削断时,于昊终于完美的控制住了灵气的释放。
至于为何于昊这么努力的练拳,而不去着重练气,因为他发现如此间歇性的打坐竟和单独打坐修炼的效果一样,那就得出一个很明显的结论,这样修炼比单独打坐效率高,若是在同等的时间下既能练拳又修炼,那为何不双管齐下呢。
终于达成了想要的目的,看着眼前只留下一条树干分支的桃树,于昊擦拭脸上的汗水,回到木屋,拿出牛皮口袋里的干粮,大口咀嚼着。
在用水送下最后一口干粮后,于昊便又是起身开始打拳。
这玄武拳似容纳百家之长,拳法刚柔并济,虚实结合,其中有巧,变,诈各种手法,包括擒拿封闭,点打薄弱,披斩画圆等等,甚至还有形意拳的路数。
刚开始于昊还不熟练,因为有很多节点体内的灵气会被引动,总要分心神去控制。
可随着一遍遍的练习于昊手上的动作越加的熟练,更是把节点铭记在心中,此后挥出的拳就有了不同的感觉,充分体现了什么叫行如龙,坐如虎,闪如电。
那拳打出看着都是一种享受,一招一式之间竟暗合道家两仪之道。
一拳挥出如高屋建瓴让人根本无法挡,拳势拉回又如绵绵流水让人有力无处使,若是远看此拳定是赏心悦目虎虎生风,倘若近观更是气势如虹威镇八方。
当于昊一招打马过江使出后,一个念头闪过,他想若是站桩时运行周天会如何,毕竟他已经将静的精髓融入桩功,做到这一点应该不会是什么难事。
想到这于昊停下正在挥舞的拳头,收拢挪移的步伐,浑身放松,开始站桩。
。。。。。。。此书出自于纵横中文网
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