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百三十四章 渡江北伐-《我在明末当太子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这时延平王郑成功的十万水师,装备有新式燧发枪一万支,老式火绳枪二万支。

    李定国的虎贲军和白文选武骧军各装备有新式火炮50门,新式燧发枪一万支,老式火绳枪全部淘汰,又得到朱慈煊调拨的一千毛瑟98K步枪的加强,可以说是武装到了牙齿。

    不过,还是与朱慈煊的龙骧卫没法比,目前朱慈煊的龙骧卫装备新式火炮100门,毛瑟98K步枪一万支,M79式40mm榴弹发射器一千把,完全超越了这个时代。

    他在异世界获得的半自动武器,在他准备拿出来时,却被告知,在这个世界不可取出,不可使用,让朱慈煊心里很不爽,可也没有任何办法,系统就是这么牛,不让你使用,你就不能使用,没有道理可言。

    十一月十八日,郑成功率领十万水师,千余战船,浩浩荡荡开赴长江水域,把长江上的鞑子水师一一歼灭,为运送大军渡江做准备。

    十一月二十六日,仪凤门外的码头上,一队队明军士兵登上水师的运兵船,巳时,水师船队拔锚启航,驶向对岸。

    午时,晋王李定国的六万虎贲军在江浦县城外登陆,江浦县令杨英开城投降。

    申时,巩昌王白文选的六万武骧军渡过长江,开进江浦县城。

    十一月二十七日午时,大明太子朱慈煊与兵部尚书张煌言率三万龙骧卫,抵达江浦,与李定国、白文选汇合。

    朱慈煊接见了江浦县令杨英,勉励一番后,就把他交给张煌言,张煌言虽然是兵部尚书,但他是个实打实的文官,崇祯十五年的举人。

    文官的事还是交给文官处理,不是有一句话这么说的吗?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做。

    朱慈煊一个外行,就不越俎代庖了,他只要管好军队就行,枪杆里出政权,只要握住枪杆子,随他们折腾,也折腾不出什么花来。

    第二天,李定国、白文选、朱慈煊兵分三路。

    李定国的六万虎贲军向西进军,走庐州、汝宁、汴梁、彰得,进入顺天。

    朱慈煊、张煌言率龙骧卫走中路,进军凤阳、归德、进入顺天大名府。

    白文选的六万武骧军走淮安、徐州、兖州、东昌、进入顺天河间府。

    三路大军,每一路大军相距百里齐头并进,浩浩荡荡向顺天进发。

    沿途各府县望风而降,个别鞑子八旗兵企图负隅顽抗,在明军强大的火器下,瞬间被歼灭,翻不起一点浪花。

    十二月三十除夕,巳时三刻,大名府外的旷野上,隆隆的战鼓声中,朱慈煊骑在大宛马上,举起千里镜。

    只见前方排列着密密麻麻的鞑子骑兵,足足有数万人,悠远绵长的号角声中。一队鞑子骑兵从大队人马中分了出来,向着明军排列整齐的阵前缓缓逼进。

    “殿下,足有五千骑。”经验丰富的张辽打眼一看就判断出这队骑兵的数量。

    朱慈煊的嘴角浮起了冷森森、轻蔑的笑意。

    鞑子不思进取,数十年来依然是老一套,不懂变化。鞑子骑兵的这套战术,其实说白了就是骑兵版的游击战。

    他们在没有绝对获胜的把握时,就会派出小股的骑兵,不断地进行试探性的进攻,让对手疲于应付,当对手露出疲态的时候,他们就会倾巢而出,发起雷霆万钧的致命一击。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