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七十五章 龙江造船厂(二)-《我在明末当太子》
第(2/3)页
目前有员外郎、也就是王成元,其他的还有一些主事、提举,帮工等船厂的指挥等人员。下面的厢长、作头等低级班头原来有近百名,现在也仅余下三十来名。
造船制舶的船户工匠主要来自浙江、江西、湖广、福建及江苏等地,他们分工细致。
下编四厢,每厢分为十甲,每甲设甲长,统管十户。
一厢分为船木、梭、橹、索匠;二厢分为船木、铁、缆匠;三厢为艌匠;四厢分为棕、篷匠。另外,还有内官监匠,御马监匠、看料匠、更夫、桥夫等人员。
参观完整个船厂,朱慈煊就看到蔡九仪已经带着一千士兵押运着银子和稻米回来了。
朱慈煊让王成元把船厂内的所有工匠都召集过来,在船厂的空地上,搬来十张桌子。
等看到空地上黑压压一个个面黄肌瘦,衣不蔽体的造船工匠,心情十分沉重。
要说这些人都是技术人才,他们当中搁现在的话说,都是造船工程师,大国工匠级别的人物,应该享受良好的待遇。可是如今他们一没衣穿,二没饭吃,怎能不令人痛惜。
朱慈煊见人到齐,直接站到一张桌子上,运足内力大声道:“我乃太子朱慈煊,从现在开始,龙江造船厂重新回归我大明,以后我会每月准时发放各位俸禄,每位在船厂做工的工匠每人最低二两银子。
大家看到这些桌子没有,请大家在桌子前排好队,本太子现在给大家每人发放二两银子和一石稻米。”
“轰”下面的一千七百多船厂工匠一个个喜极而泣。
王成元招呼大家排好队,开始领银子、稻米。
朱慈煊派出一千五百名士兵帮这些工匠把稻米运回家,毕竟一石稻米相当于现代的150斤,这些工匠一个个面黄肌瘦,不一定能扛回去,所以朱慈煊派出士兵帮他们把稻米运回家。
一个个领到稻米的船厂工匠,脸上挂着开心的笑容,扛着稻米,步履蹒跚往家走去。
等工匠们走的差不多了,朱慈煊把王成元叫道一旁,令他暂时把船厂管理起来,船厂内停工的大船继续建造船,那几个空置的作塘也利用起来。
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