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1/3)页 徐哲安的声音特质是什么样的呢? 相较于国内大多数乐坛的男歌手而言,他的声线其实是相对来说比较细的。 高亢纯亮且不乏力度、转音精准、和声音色统一。 尤其是在演唱歌词方面,咬字严丝合缝又保留了大量唇齿音的细节。 不论是演唱R&B、电子、轻摇滚等颇有力度的风格,给人的感觉用两个词来形容。 ——适应性强、跳跃。 这种得天独厚的嗓音条件,也是当初他刚毕业就被签约的最大原因。 换句话说,徐哲安的声音本就是他除了梦境以外最大的外挂。 而沉寂的那半年,他向梦境里的李玉刚学习、向现实里的舒眉和方太安学习。 再加上没有外界打扰的刻苦练习。 在这些磨砺之下,倒也慢慢锻炼出了属于自己的戏腔风格。 外挂+努力,徐哲安的戏腔水平不敢说华语流行乐坛前三,至少也有个前五。 毕竟戏腔这个风格,根本就没在这个世界流行起来啊! 要不是担心这個世界有哪些不出世的低调练家子,他觉得前二其实就只有他和舒眉。 《霍元甲》的戏腔部分他只是初露峥嵘,甚至还刻意压着唱了点。 现在,才是他真正应该展现全部实力的时候。 刚踢馆的时候,徐哲安靠着《火力全开》,展示了他的高音、混音实力。 大概很多人觉得,这就是徐哲安在闭关半年训练里,最大的成果了。 但事实上,他最大的收获,根本还没彻底展示! 接下来,他要慢慢唱给大家听。 “那个是” 台下的观众,包括屏幕前的观众看着舞台上,那LED屏幕上显现出的一副巨大的画卷。 很多人在看到画的瞬间就知道是什么了,毕竟这对华国人而言,委实有些太著名了。 但玛丽、比伯、断眉三位外国人却是第一次看到。 尤其是玛丽、比伯,他们知道这个叫徐哲安的华国歌手,又要对着他们进行一波文化输出了。 画面上的画卷颜色总体很单调,而内容则是非常接地气。 貌似描绘的是华国古人的日常生活。 就在他们以为这幅画的内容就到此为止时。 屏幕又开始缓慢流动了。 画面开始往右边移动,玛丽和比伯等人才意识到,这幅画的全貌并没有完全展现。 刚才放的,只是这幅画的冰山一角。 在这幅位列华国十大传世名画里的作品中,那种独属于国宝级的气势,在一点点地感染着所有人。 牛、骡、驴等牲畜,车、轿、大小船只,房屋、桥梁、城楼等,皆在画里呈现。 而在身边的翻译解释下,比伯等人也终于知道这幅画到底是什么了。 ——原来这就是那副长达足足五米的,描绘了北宋时期都城东京(今河南开封)的传世名画. 《清明上河图》! 而在画卷展开的时候,徐哲安的声音也终于随之响起。 【我俯身看去,那一帘秋雨 落下的水滴,却悄无声息 雕刻在石碑上的印记,是否隐藏着秘密 在你的眼神中,我看到了情丝万缕。】 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