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徐吉拱手:“那徐某不客气了。” 徐吉直接坐在张百仁的对面。 而张百仁泡着茶,笑说道:“徐道友可是来自茅山上清派?” “道友好眼力,却是一眼看出徐某出身。” 徐吉略显拘谨。 唯有坐在张百仁的面前,才能感受到来自对方道韵对自己的压制。 如山如岳,如江如海,难见高低,难明真修,难见深浅。 “道友所持修乃是道家定经典《黄庭经》中的《太上黄庭内景玉经》,道行连绵,寿比天高,以及触及长寿长生之妙。我尽管修行时日少,却能看出一二。可惜,流于外界的黄庭经,见不得真经奥妙,我亦只能从中窥见古人之风采,不能触及其智慧。” 【黄庭经】作为道教经典,张百仁岂能没有读过? “时至今日,上清派坚持参悟《太上黄庭内景玉经》的修士越来越少了,相比之下全真的弟子,更是从《太上黄庭外景玉经》中参悟出金丹之道,才是真正继承紫虚元君的思想。” 徐吉不由感叹良多。 末法时代,全真一脉,修持【黄庭经】,以此为功课之一。 让全真一脉在丹道上,远超符箓三山。 徐吉再看张百仁,当真是年轻。 但浑身绽放其华,冰肌玉骨,已成仙基。 其道行之高,冠盖道教。 在往千年,亦难有找到媲美其修行者。 并非是张百仁的道行高得可怕,而是他的道基积累之深厚,徐吉难以想象,对方是如何炼成的? 听闻,其以九天神雷为甘露,以天火为法衣,淬炼自身。 若真如传闻这般,仙人也不过如此。 “此行拜访张道友,一来是受到师门委派,前来南都市一带调查,二来是寻找炼尸宗福地迹象。” 徐吉直言来意。 “古之炼尸宗异人也?” 张百仁将茶水摆在徐吉面前,头也不抬,道了句。 “道友知晓此事?” 徐吉激动地问道。 “何止知晓?” 张百仁哑然失笑。 “还请道友告知一二,此事涉及到千年前,吾茅山一脉与炼尸宗的争斗,如今炼尸宗卷土重来,若是能找到其炼尸宗福地,茅山派必定倾巢而出,将之毁于一旦。” 徐吉激动地说道。 “不用了。” “道友,难不成这其中还有什么难言之隐?”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