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02章 灭掉了大陈,接下来就是匈奴!-《皇帝卸磨杀驴,我立马扯反旗》


    第(1/3)页

    楚王耶律光坐镇间州后,仔细分析了凌宁一方的优缺点后,制定了一个大战略,那就是打持久战!

    首先,凌宁大军是入侵方,所有物资都是靠补给,一旦补给断了,对方便陷入被动。所以打持久战,可以消耗凌宁大军的物资,并让凌宁大军的补给缺点暴露出来。

    其次,打持久战,也是拖延时间,让大赵国、南诏国更好的攻打大梁。一旦大赵国和南诏国在攻打大梁上势如破竹,凌宁的大军只能退回大梁国。

    所以拓跋山谨记楚王的号令,他领兵驻守于明州,就是为了打持久战。他不会死守明州城,而是要拖住白起大军 。

    一旦明州城破,拓跋山就会果断撤离,逃到周边县城,继续纠缠白起大军。

    此乃你攻我退,你停我扰。

    不得不说,这个战法很折腾人。

    打不过就跑,跑到周边继续骚扰。

    的确,对大陈国而言,打持久战是最合适的办法。

    白起也看出了拓跋山的用意,于是派兵围住了明州城的三面,只空出北城门。

    不过,

    白起只围却不打,而是派兵扫荡明州境内的县城。那些县城内没有什么驻兵,只有民兵,面对大梁兵马,只能乖乖打开城门。

    但正如贾怀英推测的那般,大陈国的百姓对凌宁大军充满了敌视,一旦有机会,这些百姓肯定不安分。

    所以贾怀英的三计开始执行。

    有的大陈国百姓爱国,敌视凌宁大军,也有大陈国百姓不爱国,为了荣华富贵,可以背叛大陈。

    半个月不到,各县就拉起了“同盟军”,开始利用大陈国百姓控制大陈国百姓。

    再加上第二计和第三计,只需要派几百人的队伍,就能控制整个县。

    而包围明州城的这小半月,白起始终没有下令攻城,而是派人潜入其中,放火烧城,并在城中水井内下毒。

    直到明州城内民心动荡,君心不定时,白起才下令攻城。

    现在在攻城,那就容易了。

    只用一天,拓跋山便舍弃明州城,领兵逃了。

    不过拓跋山却觉得值了,因为他拖延了白起将近一个月的时间。

    …

    另一边的东路大军。

    张辽和徐晃兵分两路,包抄第一个目标石州。
    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