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七十八章,书山有路,学海无涯-《一剑山河远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湖水潋滟,映照着书山倒影,景色极佳,风光无限。

    乘舟而行,清风拂过,竟有一种令人身心皆是得到放松的舒畅感。

    少年划桨,少女坐于船头,静静观望那座大山,远远便可以感受到从中挥斥出来的浓浓书生气。

    千年书山,藏经无数,早已衍生出大量‘书生气’,四散于天地,归化作万物气机。可惜这里没有文士,不然吸收后品阶必然大增。

    牧离自然也能感受到那股浓郁的书生气,令他的三才五格都是雀跃不已,他不由的张口,贪婪的吸纳着那些溢散于这方天地的书生气。他可是文士。

    只不过这些时间一直修行武学,淡忘了文学罢了。但这股气息,可以助他文学品阶提升,对老师所赠的那本《浮生物语》更透彻的研学。

    青禾自然感受到牧离的那股气息,望着划桨的素衣少年,只觉得他此刻有一股那种儒生的感觉了。

    天下三大教,儒教最是重文,牧离也算半儒,此刻修文,对于儒术,也有好处。

    “快到了!”划船将近一个时辰,牧离加快速度,书山已经近在眼前。

    “嗯?”

    突然间,牧离与青禾都是发觉不对,因为书山之岸,就在他们眼前,小船却无法靠岸,目光所及,似乎还是一片无涯的海。就连湖面上其他人,也不见了踪迹。

    “什么情况?”牧离感到十分吃惊,明明就要靠岸上山了,然而那书山似乎在这一瞬间远去,学海这泊湖水,变成了真正的汪洋大海,书山就在远方的江海之上。

    咫尺一步,却如天涯。

    牧离二人此刻只感觉驾着一叶扁舟,飘荡在无边无际的大海之中,再也看不到彼岸,一道天地苍茫,孤单飘零的感觉骤然袭来。

    “这似乎是一座大阵!”青禾细细思索片刻,眉头微蹙。不然没法解释这一切。

    九华山在陆地上,不可能有大海,最多也就有湖泊罢了,况且他们方才清清楚楚的看见书山位于湖中央,而他们也划船到了书山脚下,然而此刻,却离他们那么遥远。

    仿佛远在天边。

    “大阵……”经青禾这一提醒,牧离脑子也是清醒镇静下来,的确,眼前的景象,的确是一座大阵。此刻他们正身处阵中。

    难道要去书山,还要过这大阵才行?真的是麻烦。

    “书山有路,学海无涯,牧离,你细品这句话。”青禾眸子为闭,也在思索。他们方才看见石碑,但都忽略了这几个字的真实含义。

    “书山有路,学海无涯……”牧离也是凝神冥思,而后他观望湖面,一切如旧,水面还有那山的倒影,两岸还有植株飘摇,奈何偏偏去不了书山彼岸。

    这时候,有一白衣道袍少年,自书山下来,乘舟归去,正好撞见了在学海中飘荡的牧离青禾二人,嘴角升起一抹笑意。

    书山这里的阵法,九华山弟子都是知道的,如今他们深陷其中,无法靠岸,那么便不是九华山弟子,那便是最近引起九山风波的沂州城来人了。

    骆煊驾船驶向牧离二人的船只,突然出现在了二人眼中,将二人属实吓的不轻。他们位于学海无涯中,看不见书山来人。

    “你们两位应该是沂州城弟子吧?”骆煊风度翩然,淡笑着问道,他记得当年自己第一次来书山之时,也如眼前二人一般迷茫。所幸得真人点拨,才走出学海无涯,寻到了书山有路。

    “对!道兄自书山下来?”牧离问道,可以看的出来,来人不受这座大阵所困,那必然是从书山下来归去的弟子。

    “对。”骆煊点点头,眼前少年少女,都是不凡之人,生的也是郎才女貌,也很聪明。

    “在下沂州城牧离,不知道兄如何称呼?可否为在下解一惑?”牧离接连问道。

    “我叫骆煊,你的惑我知道,学海无涯,这是守护书山藏经阁的大阵,第一次来的人都需要破阵才能上书山。”骆煊回道,语气干练直接。
    第(2/3)页